k8凯发官网入口7月12日,国家文物局召开“考古中国”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,通报了浙江省绍兴市稽山中学遗址、。其中,稽中遗址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越国建筑的存在,景龙门遗址目前考古发现北宋时期规模最大、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,庆成门、新路、板闸镇3处遗址反映了大运河沿线市镇发展、人地关系演变与河道治理与变迁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围绕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“江苏盐业考古”课题,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盐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等单位,在基本建设考古相关工作中,取得了一系列盐业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。
沙井头遗址位于江苏盐城市亭湖区,地处江淮沿海东部的古沙冈之上,考古发现规整的汉代道路,较为密集分布的水井,成规模、多类型的排水设施,以及房址等重要遗迹,出土大量瓦当、瓦片等建筑构件和日用陶器等。同时,在遗址周围发现10余处汉代建筑遗址和墓地。结合《汉书·地理志》等文献记载,初步推测沙井头遗址所在区域为西汉盐渎县城所在地,沙井头遗址各类建筑遗迹可能为盐渎县官署性质建筑。缪杭遗址位于盐城市东台市,考古发现唐代盐业生产中的引蓄水、摊场、淋卤等工艺流程相关遗迹,实证该遗址为一处唐代制盐聚落。后北团遗址位于盐城市大丰区,考古发现南宋至明清时期盐灶、淋卤坑等制盐遗迹,表明该遗址是一处自南宋延续至明清时期的制盐聚落。此外,考古调查已发现盐城境内百余处反映盐业生产、运输管理等不同类型的遗址,初步构建了历代盐业生产体系。
沙井头等不同时期盐业遗址的考古发现,进一步明晰了我国江淮东部盐业生产历史发展脉络,对研究西汉以来中央政府对沿海地区盐业的管理,以及不同时期制盐工艺的技术传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。
2021年以来,为配合当地城市建设,经国家文物局批准,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对庆成门、新路、板闸镇三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,取得重要收获。
庆成门是淮安旧城的西门,发现明清时期的城门门道2处、城台1处、瓮城1座,完整揭示出了庆成门主城门、瓮城及排水系统的整体格局。主城门以东还发现有六朝至明清的连续地层堆积和建筑遗存,完整反映了淮安城演变发展史。明清时期,河下、板闸和清江浦镇为淮安城外三大集镇。新路属河下镇的一部分,因洪灾废弃于明末天启年间。考古发掘揭示出一处保存完整、格局清晰的街巷类遗址。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是长75米、宽4米的道路,内部为沙土堆筑,外部用砖包砌,截面略呈拱形,与两侧分布的排水沟和辅路共同组成了遗址区的主干道系统,根据文献记载推测为明万历淮关榷使所筑“陈公新路”。板闸镇是一处明清时期市镇遗址,因黄河泛滥毁于清代乾隆年间,考古发现院落基址、道路、水沟、古河道和墓葬等遗迹,出土各类器物3000余件,大多为完整器。遗址布局规整、结构分明,以两条十字相交的主干道路及两条平行分布的主干沟渠为轴,整体呈西北—东南向分布。出土器物以餐饮厨具为大宗,蕴含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市井风尚。
庆成门、新路、板闸镇三处遗址再现了明清时期大运河沿线的繁荣景象,反映了大运河沿线市镇发展、人地关系演变与河道治理与变迁,是研究运河漕运、盐运和关榷税收等问题的重要实物资料。